跳到主要內容區

108年度:南島講堂(二) 《原鄉婦女的日常與路徑》

ImgDesc
ImgDesc
3/28(四)南島講堂的講者為深具原鄉幼教實務經驗的余桂榕老師,並且也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桂榕老師除了擁有在花東地區的山線、海線、離島幼教經驗,本身也是一位意志力非常強大的超級媽媽。

桂榕老師介紹的主題為《原鄉婦女的日常與路徑》,其實也緊扣著她的生命經驗史。家住在臺東縣山地鄉的她,每天得通勤穿過台30線玉長公路,從中央山脈穿越海岸山脈來到太平洋岸的濱海原鄉國小任教,單趟通勤時間據說要90分鐘,且是開車開很快的那種,很難想像每日這樣通勤的辛勞,還得開南迴到高師大完成博班學業,家庭的支撐以及可愛的孩子也帶給她很大的力量。

當桂榕老師提到,很多偏鄉婦女為了工作,就得像她這樣的奔波往返。據說那瑪夏鄉也有像她這樣的婦女,每天得開單程就兩個小時的車到學校或是工作地點,非常辛苦。也因為這樣的生命歷程體驗,讓她察覺原鄉婦女(尤其是職業婦女)的日常移動路徑上,其實仍有很多對於性別不是很友善的設計,就以玉長公路這段路來說,假設公路設計者為男性,那麼沿線的路線設計及設施可能很少會思考到婦女的使用需求,女性在經過這段路之前通常得要先找廁所,才能放心地上路。

當提到部落婦女與傳統文化時,桂榕老師點出了當代許多婦女時常也得面對傳統的思維及定義所給予的挑戰,且原鄉部落的婦女大部分從過往就開始背負著許多不可碰觸的禁忌,但到了當代禁忌與性別是否有所調適及對話的空間?能否回到日常慢慢的磨合呢?還是依照慣例緊守著傳統?《原鄉婦女的日常與路徑》看似條平易近人的路,但卻充滿著挑戰。
瀏覽數: